手工纸灯笼制作步骤
如何劈竹下刀,以及如何从竹中劈出大小适宜的篾条,这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篾条尺寸并没有精确的数据量化,而是遵循着传统的样式,每根篾条宽度大约1厘米,长度则从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但每根篾条的厚度、光滑度和柔韧性都完全一致。
为了增加其韧性,每根篾条都保留着竹青部分,这部分的把握非常困难,过多会使篾条过硬,过少则过于柔软。而且,与传统的灯笼制作不同,这里的篾条以竖削为主,而其他类型的灯笼则多采用横削工艺。
编织过程中,需要根据灯笼的大小来确定篾条的数量和尺寸。传统小型灯笼高约20厘米,直径约10厘米,需要13×3×2根篾条,这些篾条需要通过特定的编织手法进行编织,如3上3下、2上2下等,还有一种类似冬瓜形状的编织方式,每种方式都需要精确的篾条数量,多一根或少一根都不行。
在编织过程中,还需要制模。要先罗出一个口,再套在木模上,这样才能确保编出的灯笼结实、造型优美。这些木模子都是按照灯笼的样式由专业木匠制作。
收口和起坯的技术相似,但方向相反,一个是向外展开,一个是向内收紧。完成编织后,需要使用米浆自制适宜浓度的糨糊,均匀刷在灯笼表面,然后贴上丝纸,这个过程需要避免产生褶皱。
传统油纸灯笼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序是写字。根据用途和场所的不同,写上不同的字。如果是家门口或宗祠前的灯笼,会写上姓氏和宗族的郡望;如果是宫前的灯笼,则会写上“天后圣母”、“风调雨顺”、“玄天上帝”、“接福迎祥”等字样。
为什么传统的油纸灯笼只能纯手工制作呢?在记录了广东汕头前美村的煌园油纸灯笼制作过程后,我们找到了答案。在这繁琐的十几道制作工序中,仅仅是劈竹这个环节就非常讲究,篾条尺寸没有精确的数据量化,全凭师傅的经验和手把手的传授。新快报记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