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简单漂亮竖版
了解“芒种”这个时节
芒种,也被称为“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第三个时节的开始。芒种期间,气温显著上升,降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
在农耕文化中,芒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映了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变迁。民间有句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说明了这是一个晚播的时期,需要及时播种。芒种期间是南方种植水稻和北方收获小麦的繁忙时节。这个时节也正是农民们最忙碌的时刻,不仅要种植下一季的农作物,还要收获上一季的庄稼。民间也因此称这一时期为“忙种”。
【手抄报模板图片】介绍关于芒种的内容
一、芒种的名片
名称:芒种
时间:每年公历6月5日、6日或7日(今年芒种日期为6月6日)
季节:夏季
三候: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活动:送花神、安苗等。
二、芒种三候详解
芒种的“三候”指的是:螳螂生,伯劳鸟开始鸣叫,反舌鸟不再鸣叫。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生物节律紧密相连。具体表现为螳螂在秋季产的卵开始孵化出小螳螂;伯劳鸟感受到阴气开始鸣叫;反舌鸟则因感应到阴气而停止鸣叫。
三、芒种的传统活动
芒种是夏季的重要节气之一,我国有许多传统习俗与芒种相关。送花神是古代一种非常有趣的习俗。人们在农历二月二花朝节时迎接花神,而在芒种时节送花神归位。这一天,园林中的繁花会凋零,人们会举行仪式感谢花神的恩赐并祈求来年再次降临。《红楼梦》中也描述了送花神的场景。现代虽然没有这个习俗了,但煮梅和安苗等活动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下来。在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打泥巴仗的节日,新婚夫妇会集体插秧并相互扔泥巴,十分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豪杰们曾有的煮酒论英雄场景便是煮的青梅酒。因此也衍生出了煮梅这一习俗。除了这些活动之外,还有一些诗词和谚语与芒种相关。如陆游的《时雨》描述了芒种时节的农家景象;范成大的《梅雨五绝》则描绘了梅雨季节的景象。此外还有许多关于芒种的谚语如“麦到芒种谷到秋”等流传至今。这些诗词和谚语都反映了人们对芒种的深厚感情和丰富习俗的了解情况和对天气变化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农事相关的谚语也是由人们根据长期的农耕经验总结而来比如夏季农活繁要做好收、种、管等等也提醒人们在忙季不忘关注农事以便能够应对气候变化保持收成丰收以上就是对了解“芒种”这个时节的介绍包括其含义、三候特点传统活动以及相关的诗词和谚语等等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节气并珍惜这一时节带来的美好时光和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