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形容人的吗


核心阅读

一边是听障人士通过手语交流,一边是智能系统实时将他们的手语动作转化为文字或语音。为了让更多听障人士能够被“听见”,天津理工大学鲸言创益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历经近5年的努力,成功构建了视频语料库并研发出“复杂场景下手语实时翻译系统”。

张益彬是团队中的一名听障学生,他的一个简单手语动作就能立刻在旁边的显示屏上显示出相应的文字。这个智能系统是由袁甜甜老师带领的团队开发的,袁甜甜老师作为聋人工学院的计算机系教师,深感交流障碍的困扰。她大胆设想将手语实时翻译为语音或文字,以解决听障人士的沟通难题。

为了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建立丰富的手语语料库。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特定的语法和语序,手势、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组合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由于手语的复杂性和我国手语语言学的体系性不强,数据采集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甜甜和团队确定了以通用手语为基础采集数据的思路。他们招募志愿者录制手语视频,经过反复的努力,已经成功收集到了30余万条语料。团队成员还构建了手语识别算法框架模型,相当于为计算机编写了一套“手语教材”,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手语并转换为汉语。

这个智能翻译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识别率可以达到95%。去年,这个系统还获得了在天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智能的点赞,并且已经扩展到教育、法律、餐饮、交通等多个应用场景。天津市急救中心也表达了合作意愿,希望引入这套系统以提高与听障人士的沟通效率。

不久前,张益彬和他的团队还荣获了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金奖,他们的项目《“鲸可语”——多模态连续手语自动标注识别系统》备受瞩目。这个奖项证明了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国内科创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合作方的增多,这套系统的未来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广泛。

如今,这个智能翻译系统即将应用于天津理工大学的办公楼内,所有听障人士都将被“听见”。未来,这个团队还计划继续扩大语料库,覆盖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并不断提高系统的识别率。他们的努力将会为听障人士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沟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