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的寓意和象征精神
前番对决,因自我夸大引发对比不满,双方难免一场较量。
果不其然,有人发问:“你自诩有何才能,敢如此炫耀?”对此,我回应道:“你是否知晓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态度瞬息万变,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变色龙’的特性。再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叔叔于勒的前后态度对比,揭示了他们的自私、庸俗。在文学作品中,对比手法不仅用于描绘人物,也用于描绘景物。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者生机勃勃,后者枯燥乏味,通过对比,你是否能出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和烦恼?”
对方点头称赞:“言之有理。”
我进一步解释:“我的作用在于将差异明显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的矛盾双方,置于一定条件下,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这有助于充分展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尤其在记叙文或小说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小说中的对比手法可以体现在人物之间,也可以体现在人物自身的对比。如范进与胡屠户的形象对比,他在中举前后的待遇变化,以及各色人等对范进态度的变化,都充分展现了社会的势利眼。其中,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最为典型,通过贺喜礼品、相貌评价、嫁女对象、沾光说法和行为举止的变化,揭示了他的欺贫爱富、的丑恶嘴脸。”
接下来,我谈及白杨树,那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却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它力争上游,笔直的干和枝,即使遭受风雪,也保持倔强挺立。这不仅是树的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正当我们深入探讨象征手法时,一位自称象征的选手大步走向主持人。他解释道:“象征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用白杨树象征着一种精神和一种人。”
无师通好奇地询问:“那么,你的特点以及你最喜欢出现的地方是什么?”象征先生娓娓道来:“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比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海燕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这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散文里,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常常见到我。例如用蜡烛象征老师,因为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使人联想到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接着出场的是一位慢条斯理的选手,他提到设置悬念的手法。在人们的等待中,他开口说:“你们喜欢的‘鉴宝’栏目吗?它如何提高收视率?这就是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观众。电视剧和电影中一些侦破片也常常运用悬念手法,一开始就呈现淋淋的场面和惊心动魄的警车,令观众产生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他还简要介绍了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
最后这位选手洋洋自得地走下了讲台。“真是高手啊”,无师通不禁赞叹。对比重在优与劣,象征着意形和神;设置悬疑求答案,妙笔生花生。这场较量虽结束,但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深远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