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食物是什么
寒食节与清明节虽有关联,但在庆祝方式和历史背景上有其独特之处。寒食节并非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的节日。寒食节意味着在这一天只能食用生冷的食物,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即阳历4月5日左右,与清明节时间相近,有时二者会重合。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一个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伴随晋文公重耳列国19年,期间多次救助晋文公于危难之中。晋文公为感谢介子推的忠诚与付出,下令在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山中的那一天,全国禁烟火、吃寒食,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而在韩国,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则有一种不同的说法。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周期,包括火。每年都需要重新点燃新火,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在时代(1392年-1910年),人们还会将新点燃的火种献给王室,并由王室分发给民众。
韩国的寒食节习俗深受影响。在寒食节当天,王室会在王陵和宗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民间也会前往墓地祭祖。随着现活节奏的加快,寒食节的氛围逐渐淡化,但扫墓祭祖的传统依然被保留下来。人们还会在这一天给墓地添上新植的草皮,称为“改莎草”。
在寒食节期间,韩国人也有不生火只吃寒食的传统。人们会在前一天准备好各种凉菜和冷食。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吃寒食的习俗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但依然深受人们重视。由于寒食节正值初春时节,天气渐暖,万物复苏,艾蒿也开始生长。艾蒿被用作制作节日食物的材料,常常制成年糕或糯米团,在祭祀活动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在韩国,寒食节又被称作“空魔日”,人们相信在这一天鬼怪不会出没,因此会有多种多样的节日活动。孩子们会进行踢毽子、荡秋千等传统游戏。韩众还习惯在周围种树。每年的4月5日被定为韩国的植树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韩国的丧葬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韩国越来越普遍地采用火葬方式。与此自然葬如树葬、花草葬等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家属可以在温馨的环境中缅怀故人,例如新兴的咖啡屋、书房式的奉安堂等场所。这些场所为每位故人提供两本书式的收纳盒,其中一本用于存放骨灰,另一本则用于存放遗物和照片等。
自然葬方式中的树葬等最受韩国人欢迎。据调查数据显示,树葬是最受青睐的埋葬方式之一。自然葬的特点在于除牌位外,尽量减少石雕或标志牌等设施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灰盒将与故人一同融入大自然。目前韩国的自然葬设施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满足人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