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鱼豉油可以拿来炒菜吗


我曾经是一个对厨艺一窍不通的厨房小白,每次家庭聚会,总是承担起洗碗收桌子的任务。不是因为我喜欢清洁,而是因为我对烹饪这件事实在感到困难重重,所以只能默默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

在美食的吸引下,我成为了一名美食作者后,我发现烹饪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从厨房小白到掌握美食制作技巧的大厨,确实需要一定的天赋和努力。但让我们从厨房小白进阶到能做出几道拿手菜的水平,是完全可行的。

想要烹饪出美味的菜肴,关键在于两个要素:口感和味道。在食材相同的情况下,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候的掌握,而味道则受到调料的深远影响。在反复摸索和实践后,我发现虽然厨的调料种类繁多,但最关键、最常用的只有六种。

掌握这六种家常调料的用法,你的厨艺将大有长进,从此不再求人。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六种调料的作用和用法:

一、食盐

盐是百味之首。如果只能留下一种调料,那一定是盐。学做菜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使用食盐。盐在烹饪中主要提供咸味。在使用盐时,把握放盐的时间非常重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在准备食材时放盐:如蒸或炸肉类食材时,由于烹饪过程中不便调味,我们会提前加盐腌制。油炸食物加盐还可以使其挂浆更牢固。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小炒肉丝,过早放盐会将肉中的水分逼出,影响口感。这种情况下,建议用酱油腌制,避免过多水分流失。

2. 食材下锅前放盐:给蔬菜焯水时,加少许盐能保持蔬菜色泽,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如果用猪油等动物油炒菜,在油中加入盐还可以减少油中有机氯的残留量。

3. 炒菜过程中放盐:如制作红烧肉、红烧鱼块等,在炒或煎过后即可放盐慢炖;如果是炖土豆、萝卜等不易入味的食材,也可以在炒菜过程中早点放盐。

4. 快出锅前放盐:如炒绿叶菜等水分含量较大的菜,一定要在快出锅时放盐,避免菜出水影响口感;炒肉丝同理,过早放盐会导致肉质变柴。

二、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它在烹饪中起到提鲜的作用。当我们摄入谷氨酸钠这类氨基酸盐物质时,味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鲜味的感觉。这也是味精提鲜的原理。

谷氨酸钠有一个特点,当受热温度达到120℃以上时,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鲜味会流失一部分,使用效果会大打折扣。使用味精时一定要记住在菜肴快出锅时放入,或是在刚出锅后马上加入,这样才能让味精的鲜味发挥到极致。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自带鲜味的食材,如菌类、海鲜等,就不需要再加味精了。

三、白糖

白糖在烹饪中除了能提供甜味外,还可以抑制酸味、缓和辣味、中和咸味,起到缓冲其他调料的作用。炒菜时,糖也不宜过早放入,应在过程中加入,并且放在盐之前。因为盐的脱水作用可能导致食材中的蛋白质凝固,难以入味。

如果想给菜肴上色,比如做红烧肉,我们可以利用白糖来炒糖色。在锅中加入白砂糖和清水,沿一个方向搅拌,直到水分蒸发,糖水冒泡变成红褐色,就可以加入食材进行翻炒上色了。

四、酱油

在我们日常的厨,最常用的酱油有生抽、老抽和蒸鱼豉油三种。生抽主要用于增咸提鲜,可以在炒菜时使用,也可以做凉拌菜的调料,同时腌制肉类食材时也可以去腥。放了生抽后,需要减少盐的用量。

老抽主要是用来上色,只需少量使用,避免菜肴发黑;蒸鱼豉油的味道鲜中带甜,能提升鲜味和甜味,常用于蒸鱼或烹饪海鲜,最好是在出锅后淋上。

五、料酒

料酒在烹饪中主要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常用于肉类或海鲜类菜肴的烹饪。料酒去腥的原理是食材中的腥味物质溶于酒精,在加热过程中跟随酒精一起挥发掉。放料酒的最佳时间是在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

对于腥味较重的食材,可以在腌制时加点料酒。但是使用料酒时需注意适量,避免菜肴味道发苦。调饺子馅时不宜放料酒,因为馅料被包在饺子皮里,酒精难以散发。而没有腥味的食材,如蔬菜等,则无需放料酒。

六、食醋

食醋在烹饪中除了提供酸味外,还能软化蔬菜纤维,减少高温对食材中维生素的。在炒蔬菜时,可以在食材刚入锅后加点醋。如果是做糖醋类菜肴,还可以在出锅前再放一次醋。醋的种类繁多分为陈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