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怎么使用半角字符


特约评论员李思辉: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引号用法?

近期,文学界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吉林省文联主办的《小说月刊》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重要通知,内容如下:

亲爱的作家朋友们,自今日开始,向《小说月刊》投稿的作品,在对话部分请正确使用冒号、双引号。例如:他说:“你好,什么时候到的?”未按照此规范使用的作品,我们将不予采纳。请各位作家予以重视!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文学界的严重程度远不止于此。在键盘和手机成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网文和邮件成为了主要的文字表达形式。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在标点符号上“偷懒”。有的直接引用他人话语却完全不使用冒号和引号,因为切换键盘上档键使用引号觉得太麻烦。有的则胡乱使用英语半角符号和汉语全角符号,甚至直接用英语中的句号“.”代替汉语全角句号。更有甚者,在文字交流和新媒体排版中,干脆完全不用标点符号,而是用断行和空格来代替。

这些看似是小事的行为,实际上却关乎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它们不仅仅是个人表达个性的体现,更反映了一些人对标点符号乃至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敬畏之心的缺失。

我国近代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1919年,胡适等六位教授在张德彝的基础上规定了十二种标点符号。新成立后,相关部门总结了之前的用法规律,制定了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可以说,现代标点符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之一,它的普及对于白话文和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和标点符号是表达的工具,也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一个文化的载体。准确、规范地使用汉语汉字和标点符号,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美学的尊重,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以及对文明认同感的巩固。我们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

先生曾说:“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标点符号就像人的“眉目”,必须受到重视。相关部门应在大中小学阶段严格培养学生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政和企事业单位也应在内部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媒体则应该按照标准严格校对,形成示范效应。

弘扬文化,是否可以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开始,从我做起呢?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此,尊重并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展现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