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皿可不可以加热固体
二百年前,拉瓦锡实施了空气成分定量的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据此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g+O2 ∆ 2HgO。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确的是C(填序号)。
关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里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
关于过滤操作,适用范围是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实验仪器包括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滤纸要漏斗,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过滤速度慢或者造成滤液浑浊。关于过滤的四个问题思,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过程中不能搅拌滤纸,否则会导致滤纸破损。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需要更换滤纸并清洗仪器重新过滤。过滤得到的液体是混合物,因为还有可溶性杂质未过滤掉。
电解水的实验表明,负极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通过这个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电解过程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作用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在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受热均匀,防止炸裂。烧杯中的冷水作用是使水蒸气迅速液化。如果去掉烧杯,试管内会观察到大量水雾。关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四个实验,实验1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先膨胀后收缩,目的是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橡胶塞弹开。实验2中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uSO4+Fe=FeSO4+Fe。实验3结束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逸出到空气中,未进行质量称量。改进方法是放到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4中,如果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是增加的氧元素质量比损失的氧化镁质量大;如果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是损失的氧化镁质量比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大;如果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参加反应且未称量的氧气的质量恰好等于损失的氧化镁的质量。
关于C、CO和CO2的性质实验,实验一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是C+2CuO 高温= 2Cu+CO2↑。澄清石灰水处出现白色浑浊,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实验过程中要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在纸上观察?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实验二、三、四分别描述了不同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关于二氧化碳是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探究实验中,(Ⅰ)喷稀醋酸,(Ⅱ)喷水,(Ⅲ)直接放入CO2中,(Ⅳ)喷水后放入CO2中,(Ⅴ)烘干第四朵花。现象分别是纸花变红、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纸花由红色变紫。根据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实验反思)(Ⅰ)和(Ⅳ)可验证酸的一学性质是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Ⅳ)结束后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H2CO3 ∆ CO2↑+H2O。
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注意事项: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集满。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要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中上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实验完毕时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查、装、定、点、收、离、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