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l2是不是沉淀
常见的主要铜类氧化矿物包括:
孔雀石(CuCO3·Cu(OH)2),含铜量为57.5%。它具有较好的可浮性,可以通过脂肪酸或羟酸钠直接浮选进行回收。也可以用硫化钠进行硫化后,再用高级黄进行浮选。在硫化过程中,加入硫酸铵可以促进其硫化。
兰铜矿(2CuCO3·Cu(OH)2),含铜量为69.2%。其可浮性与孔雀石相似,但在硫化浮选时,硫化时间较长。
赤铜矿(Cu2O),含铜量为88.8%,可浮性也与孔雀石相近。
硅孔雀石(CuSiO3·2H2O),含铜量为36.2%。其表面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不容易被硫化钠等硫化剂所硫化。在PH值为4时,可以通过加硫化氢、硫化钠及硫酸铵进行部分硫化,然后再用高级黄浮选。硅孔雀石能用脂肪酸进行捕收,但其浮选性质与脉石相似,较难分选。近年来,使用羟肟酸及其他特殊捕收剂取得了一些效果。
针对这些矿物的处理方法包括:
1. 硫化浮选法
这是处理孔雀石和兰铜矿这类氧化铜矿石的一种简单且普遍的方法。当矿石中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兰铜矿时,可采用此法。硫化过程中,硫化钠的用量可达1~2kg/t。由于生成的硫化薄膜不稳定,需强烈搅拌以防止其脱落,且硫化钠易于氧化,因此应分批加入。孔雀石和兰铜矿的硫化速度较快,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需要预先搅拌,直接将硫化剂加入浮选第一槽。捕收剂一般使用丁基黄,或丁基黄与黑混合应用。
2. 脂肪酸浮选法
脂肪酸及其皂类捕收剂能很好地浮选孔雀石及兰铜矿。当矿石为非碳酸盐类的氧化铜矿石时,可以考虑采用此法。当矿石中含有碳酸盐矿物或可被浮选的铁、锰氧化矿物时,此法的选择性会受到影响。
3. 酸浸—沉淀—浮选法
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法获得满意结果时,需要考虑采用较为复杂的方法。有时铜的化合物会与疏松的土状或粉末状的氢氧化铁、氢氧化锰、硅铝酸盐等紧密结合,形成难以通过普通浮选法回收的“结合铜”。针对这种情况,先通过硫酸稀溶液浸出矿石,使铜的氧化矿物溶解生成硫酸铜,然后用铁屑置换,使铜离子还原为金属铜并沉淀析出。将金属铜及不溶于硫酸的硫化铜矿物一起浮起,得到铜精矿。当矿石中含大量碱性脉石时,由于酸的耗量太大、成本太高,此法不适用。实践中还可考虑使用氨浸法或浮选—水冶法。
4. 氨浸法
使用氨和碳酸铵的溶液作为溶剂,在特定温度、压力和浓度条件下浸出矿石。浸出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使铜的碳酸盐及氧化物溶解于溶剂中。随后通过蒸馏方式将氨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收集,而铜则呈黑色的氧化铜粉末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5. 离析—浮选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将矿石、煤粉(作为还原剂)、食盐(氯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700~800℃,使铜的氯化物从矿石中挥发出来,然后被碳还原成金属铜并富集于碳粒表面。最后通过浮选方式将金属铜与脉石分离。虽然这种方法工艺指标较好,但成本较高,目前仍在工业实验阶段。
6. 浮选-水冶法
对于含有易选和难选成分的氧化铜矿或混合铜矿,先通过浮选回收易选的氧化矿,然后对尾矿或中矿进行水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