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v电缆载流量对照表
概述
铜芯线的压降与其电阻有关。电阻计算公式为:20℃时,17.5÷截面积(平方毫米)=每千米电阻值(Ω);75℃时,21.7÷截面积(平方毫米)=每千米电阻值(Ω)。其压降计算公式(按欧姆定律)为:V=IR。其中,线损是与其使用的压降和电流有关的。
线损计算公式为:P=VI。其中,P为线损功率(瓦特),V为压降值(伏特),I为线电流(安培)。
铜芯电源线的电流计算法
1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约为17安培。不同截面积的铜电源线安全载流量也不同,例如1.5平方毫米的载流量为21安培,2.5平方毫米的载流量为28安培。
单相负荷的电流计算公式为:I=P÷(C×U)。其中,I为电流,P为功率,C为功率因数(一般为0.4\~0.45),U为电压(一般为单相220V)。根据选定的导线截面积,可以选择相应的导线。口诀为:“十下五,百上二,二五三五四三界,七十九五两倍半”。
铜芯线与铝芯线的电流对比法
不同截面积的铜芯线与铝芯线载流量不同。例如,2.5平方毫米铜芯线等于4平方毫米铝芯线的载流量。具体换算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口诀进行计算。
导线的载流量取决于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导线截面在10平方毫米及以下时,每平方毫米的导线可安全通过约10安的电流;导线截面在10平方毫米以上时,每平方毫米的导线可安全通过的电流会逐渐减少。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考虑导线的长度、温度、绝缘层等因素对载流量的影响。电缆的载流量也会根据不同的铜铝标准和不同截面积而有所不同。具体的估算方法和口诀可以参考文章中的描述。另外要注意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造成导线过热而导致。文章中还给出了不同温度下不同金属导体的电阻率表格供参考。提到了电阻率计算公式以及功率计算公式供参考。另外举例说明了一些不同情况下的电线选择和计算方式等实际应用问题。最后还给出了不同金属导体在特定温度下的电阻率的表格信息。由于原始文本的信息已经非常丰富并且包含了一定的复杂性如果需要更加简洁的概述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总结性说明作为回答参考的文章本文介绍了铜芯线和铝芯线的压降电阻和载流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还提到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点和技巧例如使用特定公式口诀等进行电流计算另外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和相关金属的电阻率信息旨在帮助理解导线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的计算技巧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简化后的摘要可以是这样的:本文介绍了铜芯线和铝芯线的电阻及载流量计算方法包括口诀和应用注意事项同时提供了相关金属的电阻率信息帮助读者在实际应用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导线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