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是什么意思解释


对于人来说,“上善若水”这一成语几乎是家喻户晓,耳详能详。虽然这四个字常被挂在墙上,嘴边,但实际上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的人却不多。

大多数人将“善”字理解为美好或良善的品质,因此将“上善若水”解读为像水一样具有最美好、良善的品质。在《百度百科》中,这一成语被解释为人的最高境界的德行,水的品性泽被万物而不争。真的如此吗?水真的是最美好品行的象征吗?那么诸如、洪水猛兽等词汇又该如何解读呢?要真正把握“上善若水”,关键在于理解“善”字的原始含义。若不了解“善”的本义,所有关于“上善若水”的解释都可能是错误的,圣人的智慧也可能被我们误解。

实际上,“善”的本义是指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并没有美丑、好坏之分。在成语“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善”都是这个本义。人在初生时,由于未受社会和教育的熏陶,其本性具有天然的特点,即自然属性。这里的“性”,指的是事物在特定阶段的内在特征,包括先天和后天形成的特点,而“善”则是指事物先天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点,即先天自然属性。从造字角度看,“善”字由羊和言组成,意味着羊所具备的自然属性就是“善”。

为什么羊能代表事物的自然属性呢?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在初生时都具备相似的自然属性:可爱、饿了会哭(叫)、饱了就快乐。这些基本特点在各类生物中都是相似的,可以称为“性相近”。随着成长,大部分生物的本性会发生巨大变化,只有羊长大后的变化相对较小,仍然基本保持初生时的自然属性,因此以羊来象征先天的自然属性。因为羊性格温良,所以“善”又特指美好的品性,与“恶”相对。但要注意的是,“善恶”中的“善”是引申义,并非本义。

在汉字中,许多字都有类似的演变过程。它们的本义是中性的,没有褒贬意义,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特指为褒义或贬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区分。例如,“臭”的本义是指鼻子的嗅觉功能,即气味,并没有香味与恶味的区别。而“祥”的本义是指事物的征兆,没有吉凶之分,但在使用时常常特指吉兆。

了解“善”的本义后,“上善若水”这一成语就更容易理解了。“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水的自然属性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对万物都有利但不争高下,总是处于人们都不喜欢的地方。水的这种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规律。老子所讲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和自然规律。水的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道,因此被称为“上善若水”。孔子也对此作出解释:别人都想处于高处,但水却选择处于低处;别人都想处于容易的地方,水却选择处于危险的地方;别人都想处于洁净的地方,水却选择处于污浊的地方。因为水所处的地方都是人们不喜欢的,所以不会有人与之争抢。这就是水的最高善行。

道家追求自然的恒道,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水的流动是顺其自然的过程,不会刻意争高下;如果刻意争高下,就是人为干预。水顺其自然流动不争高下是最自然的现象,因此接近道。善于效法自然的人就像水一样。天道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境界。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