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亲都讨厌女儿
文丨煦煦妈妈的心声
我的女儿今年十岁,从一个小小的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身高已经达到了158cm。我现在却越来越感到困惑和无奈,甚至有些讨厌她的某些行为。上次她离家出走,我心里竟然有一种莫名的解脱感,仿佛如果她真的不见了,我就能从深夜里无尽的疲惫中解脱出来。
这是一个母亲的迷茫,她曾经全心全意地养育孩子,按照育儿书中的专家指导来教育孩子。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陪伴她完成每一项作业,陪她上课、练舞蹈,抱着她入睡,与她谈心,保证她的娱乐活动,带她出去玩……那些年时常被提及的育儿概念,这位母亲都尽力做到了。她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一个母亲应有的责任。
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孩子却没有按照母亲期望的轨迹成长。母亲困惑地问:“为什么孩子还是如此依赖我?为什么她不能理解我的辛劳?为什么她总是让我失望?”
每天早上叫她起床就像一场战斗,无数次的催促才能让她走出房间。晚上写作业也是一场大战,总是拖到很晚才完成。有时候甚至和长辈发生冲突,离家出走。母亲感到绝望:“我尽力给她最好的,但她却越来越让我失望。”
我看到这位母亲的困境,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我曾经也是那样焦虑地追寻所有的育儿概念,倾尽全力去陪伴孩子成长。但是孩子的反应和表现并不如我所期望的那样。孩子变得非常粘人,让我感到身心疲惫。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亲子陪伴质量?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育儿理念背后的真正含义。这些育儿理念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我们需要结合每个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应用这些理念。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那些没有被充分阐释清楚的教育概念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我们需要理解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成长过程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需要给自己戴好氧气罩再替孩子戴。一个身心疲惫的家长无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因此让我们跳出教育概念的束缚重新思考真正的教育意义吧。让我们重新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并灵活适应他们的需求和发展阶段。毕竟父母和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