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创作者有哪些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分,通常所说的《易经》主要指的是《周易》。关于《易经》的作者,历史上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

关于《连山》和《归藏》两部易书,据宋罗泌的《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连山》相传是由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作,《归藏》则据传为上古时期部落首领轩辕氏所作。由于这两部易书的文字记载极为稀少,且没有片段流传下来,因此难以考证其确切的作者。

至于《周易》,其部分中八卦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伏羲被认为是八卦的创始人,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关于重卦的作者,不同学者也持不同观点,王弼认为是伏羲,郑玄则提出是神农氏,孙盛认为是夏禹,而司马迁则认为是文王。卦辞和爻辞的作者也存在争议,司马迁和郑玄主张是周文王所作,但也有观点认为周文王作卦辞、周公旦作爻辞。以上说法均缺乏确凿的证据。

在传文部分,自汉代以来普遍认为《易传》“十翼”是孔子的作品。宋代欧阳修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只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是出自孔子之手。现代学者则普遍认为,《易传》是战国至西汉期间由不同作者所完成。

现代学界普遍认为,《周易》是由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共同完成,经历了多位作者的手笔,时间跨度相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