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是什么意思啊


文章开始,作者讲述了近期家庭的一些变化,因为大憨需要更多时间完成他的事情,家庭日常安排进行了重新规划,取消了晚饭的固定项目。这对儿子来说,意味着每晚和爸爸一起玩耍的时间被彻底剥夺,除了早晨的十分钟外,只剩下睡前的半小时。这种改变对于一个四岁半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某个晚上,作者带着孩子场运动,看到一对父子在玩耍,孩子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当作者询问儿子是否也想爸爸陪着玩时,儿子却否认了。作者意识到孩子可能正在经历一种内在冲突,一方面渴望父母的陪伴,另一方面又不想表现出这种渴望。

在文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孩子如何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大人们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需求。比如孩子在踢球时故意踢到妈妈身上,可能是他确认依恋和安全的方式;当他因为新变化而表现出不安时,其实是他内心害怕失去父母的陪伴和安全感的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和孩子的心灵对话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作者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是否过早地教给孩子表达自己的工具是否给孩子带来了过多的负担。作者也意识到在回应孩子的深层意图时,应该保持好奇,提供开放的帮助;孩子的话题应该独立解决,大人的委屈应该另找时间解决。

大憨也反思了自己的方式,意识到忽近忽远的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他认识到如果要调整安排,应该更直观地帮助孩子理解生活的具体变化,并与孩子前后确认。在处理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时,应该保持对话状态,避免让孩子感到被分隔和担心。

文章最后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家长们关注微信公众号,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智慧和方法。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反思和决心:路漫漫兮,重新开启彼此互助互爱的一天!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守护他们的安全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