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吝啬的人有谁
所谓的“贫穷”,通常分为身体上的贫穷和心理上的贫穷。有句俗话说得好,“身体贫穷只是暂时的,心理贫穷则可能持续一生”。我们赞美那些虽然身体贫穷但意志坚定的人,但心理上贫穷而志向坚定的人却很少受到赞扬。
在新疆的方言中,人们常说:“身体贫穷的人吝啬节约,心理贫穷的人则极度贪婪”。这实际上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抠搜”是新疆方言中的一个词汇,意为节省、精打细算、搜寻、吝啬、小气等。它的本义是指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掘较深的地方,后来引申为一点一滴地聚攒或一点一点量入为出的开销。
新疆土话中说到某人“抠搜”和某人“啬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穷人多半会表现出抠搜的行为,而富人多半会表现出啬啚的行为。抠搜的人身体贫穷,而啬啚的人心理贫穷。
抠搜是被动的选择,通常是因为缺乏资源而不得不精打细算;而啬啚则是主动的选择,通常是因为富裕而舍不得花费。抠搜通常是对自己,而啬啚则通常是对待他人。在钱财方面,抠搜指的是极度节约、节俭、能省则省;而啬啚则是指该用不用、该出不出。虽然两者都有珍惜的意味,但抠搜是爱惜,啬啚则是贪婪。
作为方言用词,“啬啚”仅在关中方言区和兰银官话区的极少部分地区的口语中使用。而“抠搜”作为方言用词,在北方各方言区中都常见,并且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例如,《儿女英雄传》、《骆驼祥子》、《宽打窄用》和《三千里江山》等作品中都有“抠搜”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