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化学性质
解题策略详解
解答此类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文本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化学学科知识,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离提纯方法、化学反应类型等。解题思维模型如下:
典型例题
【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Ⅱ,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有关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燃烧是氧化反应,C项正确;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典例2】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商代后期铸造的青铜器属于合金制品
C.唐代出现的,其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唐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矿石
【答案】A
【解析】A项,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但铜锈不溶于酸性和中性溶液,故不能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说法不合理;B项,青铜制品中含有铜元素、锡元素、铅元素等,也就是铜合金制品,说法合理;C项,的主要成分有硫黄(S)、硝石(KNO3)和木炭(C),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合理;D项,瓷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说法合理。
关于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柳絮飞时花满城”中的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C.《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烧砒……烟气从曲突内熏贴釜上”,涉及升华操作
D.古文献《抱朴子》中记载的“丹砂(HgS)烧之成水银”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项,“柳絮飞时花满城”中的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说法正确;B项,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该性质,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说法正确;C项,“凡烧砒……烟气从曲突内熏贴釜上”涉及的是加热固体使其升华的过程,不是升华操作本身,说法错误;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理解并应用化学知识来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同时要注意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