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公孙龙,字子秉,赵国邯郸人,与惠施同为“名家”代表人物。名家擅长辩论,以逻辑分析和思维规律探寻见长,因此也被称为“辩者”。公孙龙便是一位能言善辩之士。

公孙龙曾在平原君门下做门客,期间经历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事。虞卿当时打算以信陵君救赵为由,替平原君请求增加封邑。得知此消息,公孙龙连夜去见平原君,劝说其不可接受虞卿的建议。平原君对公孙龙的辩才颇为看重,公孙龙便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平原君作为国君的近亲,享受了君主的恩惠,不应该因为私人的原因去谋取私利。信陵君出兵救赵是出于,平原君不能因为此事而要求增加封邑。否则,既违背了君主的信任,也违背了道义的原则。

除了丰富的辩论才华外,公孙龙还善于论辩各种复杂的哲学问题。他的白马非马论便在赵国广为流传。他坚信,“白马”不是普通的马,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白”是颜色,“马”是形状,“白马”结合了两种属性但并不代表一般的马类。这种观念了许多人的常识和认知。

有一次,公孙龙骑着白马进城时遇到了守城士兵的阻拦。士兵按照要求所有过城门的马都要。但公孙龙却用白马非马的逻辑反驳士兵,让他无言以对。最终虽然为马纳了税才得以进城,但其辩论技巧再次让人赞叹不已。

后来邹衍到赵国时与公孙龙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邹衍以其深厚的道理和哲理驳斥了公孙龙的名辩命题。受到此次辩论的影响,平原君辞退了公孙龙。尽管如此,公孙龙的辩论才华仍然为人所称道。他对哲学的深入探讨和独特的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接下来我们将讲述郑袖的妙计除异己和红颜干政误楚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