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筷子和勺子的架子


所谓的人工清洗,其实就是在旁边空地上的几个装水的塑料筐内进行。这些塑料筐,原本是用来装载消毒餐具的成品。由于经常用于清洗餐具,筐里的水已经变得灰黑。

这些餐具,经过高温消毒后,其污渍和异味的来源以及清洗消毒的具体流程,常常令人产生疑惑。近日,一位新京报记者进入一家餐具消毒企业,发现了诸多问题。

这家企业的车间环境并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食物残渣露天堆积,工作环境脏乱差。在清洗流程中,除了机器清洗,还有手洗环节,但工人的卫生状况并不达标,存在使用脏手套擦洗未洗净餐具、赤手抓筷等问题。

该企业的操作还存在诸多不合规之处,比如工人未即上岗,车间内未设立卫生质量检验室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餐具的清洁质量和消费者的用餐安全。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会长表示,餐具清洁质量全凭企业责任心。目前北京市内餐馆使用的餐具质量良莠不齐,与企业自身责任心有很大关系。对于存在违规违法现象的企业,应该依法整改或停产,而作为协会,会对不合规行为进行劝阻、帮助整改,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那么,为何餐馆还要继续使用这些可能存在问题的消毒餐具呢?除了餐馆自身清洗餐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外,收取工本费也是餐馆选择使用消毒餐具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套消毒餐具的进价并不高,但餐馆可以借此向顾客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额外的收入。

这种节省成本和增加收入的做法,却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隐患。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餐具的清洁状况,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投诉举报。作为餐馆和餐具消毒企业,也应该更加重视餐具的清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用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