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熊猫的作文三年级300字
“行进”调研团队探访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故事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哈尔盖草原上,彭毛尕措,这位藏族小姑娘,刚刚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回到家乡草原的怀抱。随着暑假的来临,她感受到了草原一年中最为美好的季节。但在这个无忧无虑的暑假里,她也有自己的小忧虑。
“‘多杰’,它还好吗?会不会遇到狼群?会不会回来?”彭毛尕措的爸爸索南才让救助了一只名叫“多杰”的普氏原羚,让它重新找回生命的希望。初遇时的那一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当时,小羚羊掉进沟渠生命垂危,彭毛尕措周末回家看到后,抢着给“多杰”喂奶。
孩子们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这个已经熟识的伙伴。一年中,彭毛尕措和她的哥哥弟弟已经把这只小羚羊当成了最亲密的伙伴。他们一起长大,一起玩耍,每次回家都会发现它的成长变化。“多杰”喜欢在他们身边跑来跑去,还会用那可爱的小犄角蹭他们,好似朋友间的温馨互动。而这次回到家中彭毛尕措提议去找找它,“爸爸,‘多杰’在那儿呢?它跑过来了。”在离家两三公里的地方,他们找到了正在奔跑的“多杰”,看到它活泼健康的样子,父女俩才放心回家。
索南才让和他的哥哥周增本只是救助普氏原羚的一员。自2015年以来,他们兄弟俩已经救助了周边遇到的59只普氏原羚。“有的是被困住的,有的是被野狗、狐狸咬伤的……”这些救助的脚步遍布哈尔盖草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故事,他们也被亲切地称为“羚羊兄弟”。他们的救助行动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每当有人发现需要救助的普氏原羚时,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他们。
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濒危的物种之一,由于数量稀少被称为“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的多个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栖息地的恶化,现在只分布在青海湖的环湖地区。近年来,随着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和公园的创建,普氏原羚得到了更好的保护。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它们的数量已经由保护初期的不足300只增加到现在的3400余只。
普氏原羚并非许多人误认为的羚羊,它实际上属于亚牛羚科。它们身上的白色“桃心”不仅美观,还有警示作用。当它们受到惊吓时,的白毛会竖起外翻,提醒同伴危险临近。它们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奔跑时的姿势也十分优美。它们跳跃式的奔跑方式使它们在空中的身体划出一道道美丽的曲线。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普氏原羚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对环境的适应。此次“行进”调研团队深入青海湖畔的草原,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美丽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普氏原羚的生活和保护的重要性。 (本专题涵盖:万世成、熊旭等一行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