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好词好段摘抄和感受
七八岁那年,我家决定告别拥挤的后院,开始筹备在村中路南建一座全新的房子。那时村里的房子基本都是茅草房。
为了防水淹,我们从村后的坑塘里挖土来垫实地基,将地基垫高至地面一米左右。地基打实之后,我们就开始设计房子的平面图,明确哪里是地基,哪里是山墙,哪里是底墙。随后,我们使用了大石滚,由八个壮劳力抬着,伴随着夯歌的节奏,反复夯实地基。
我三姨家在芒山镇上有石头生意,他们给了我们十几架子车的石头。我们购买了一些碎石,并请了几个壮劳力去芒山拉石头。还请来了石匠,用这些石头来垒地基。
石硷排好后,我们在框架内填土,浇水使土更加紧实。接着,我们将粉碎的麦秸掺入泥土中制成泥坯。使用抓钩和叉子反复搅拌后,我们开始用这些泥坯筑墙。墙体大约筑至一米厚后晾晒半个月,待其干燥后再进行二次筑墙,最终达到三米左右。墙顶则用预先制成的土坯进行封顶。
筑墙的过程十分辛苦,一天内需要不停地和泥、扎叉、铲土等等,“脱坯挑墙活见”,有些劳累的人们甚至因为食欲大开,一顿能吃下八个馍。
最后一步是建造房顶。我们利用自己几年来积攒的树木椽子,请来木工师傅架设横梁、安装门窗。上梁的那一天,我家放了一盘鞭炮,贴上了“上梁大吉”的红纸,并炖了一大锅猪肉炖粉条来款待帮忙盖房的村民。在房屋梁架完成后,我们开始了缮草工作,将麦秸梳理成捆,自下而上层层压茬铺齐。
在梳理麦秸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些村民可能因为觉得主家招待不周,会在草料中偷偷竖插一两根麦杆。下雨时,这些竖立的麦杆会挡住雨水,导致房屋漏水,可能需要重新修缮。
经过大约两三个月的艰苦努力,我家的三间正房和一间底茅屋终于建成了。那时村民大多生活拮据,盖房全靠自家筹备材料,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只需供应饭菜而无需支付工钱。我母亲曾幽默地说过,盖房就像用一个猪腿和几筐馍来表达我们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