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开日全诗书法作品欣赏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诗文的行书版本是在他88岁(1557年)时创作的,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是该馆的珍贵藏品之一。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白氏长庆集》。行,又称为“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演变成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字徵明,号衡山居士,是明代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以谦和耿介的品格为人称道,宁王朱宸濠曾聘请他,但他托病婉拒。后来,他因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但他不事,不久便辞官归乡。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深厚,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誉为“四绝”全才。他的行书风格独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王羲之《圣教序》为主的行书小品,另一类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他也曾广泛学习,深入研究过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等人的墨迹。

文徵明的行书有五大特点:

一、宽展舒和。他的结字平整方正,既符合规范又不失宽展舒和之美,主要体现在撇捺的舒展上,令人赏心悦目。

二、放中有敛。他的结字总体印象是在放纵中紧敛。如某些字的下部放纵而上部紧凑,显得干练。

三、讲究意连。他的行书中,笔画之间虽然连接不多,但他注重笔画之间的左顾右盼,看起来是断开,但笔断意连,非常生动。

四、疏密有致。他的行书中,大部分字的笔画分布均匀,时而也会出现一些字的疏密对比强烈。

五、向背成势。向背即相向和相背,如字的左边部分向右,右边部分向左。

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是一首七言古诗。当时白居易任谏官,因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而写了大量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和。他在创作此诗时,正遭贬谪江州司马,心境凄凉、满怀郁愤。《琵琶行》通过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情感融合,以及高超的描写景物和音乐的手段,营造出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极易背诵,许多诗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都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