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的字义是什么意思
解析崇州方言词汇系统,可从来源和反映的社会生活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词汇来源
1. 基本词汇差异。
基本词汇是语言的核心特点之一。在方言的词汇系统中,最重要的是基本词汇。汉语方言间最重要的词汇差异就体现在基本词汇上,特别是那些常用、派生能力强的单音词。例如:月儿光、雾子、手杆、腰杆、脚杆等。
2. 古词沿用。
这些古词在普通话中可能已经消失,但崇州所在的川西文明有着2300年的历史,延续了古汉语的发音,又保留了先秦古蜀语的发音。这也是崇州语言值得骄傲的地方。例如:坝、-子、吃宽面、矐麻等。
还有一些外来借词,包括移民的外来语和因历史上杂居及外来移民带来的相关词汇。如:老陕(对陕西移民的贬称)、广货、苏姨子等。
二、反映了当地群众的社会生活
1. 反映自然环境特点。
崇州地处川西平原与邛崃山脉的接壤部,山水草木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例如:下淩条子(结冰)、雪米子、白头霜等。
2. 反映日常生活特点。
这些词汇反映了民间农民的日常生活,在城市中较为罕见。例如:赶场()、桴炭儿(木炭)、连盖(连枷)等。
3. 反映风俗习惯特点。
每年除夕(或个别地方的正月十五),有一个公认的习惯,即去别人的田里摸(偷)带青色的菜,表示青气(平安之意),吉祥平安,俗称“摸青”。崇州话中的某些词语因避讳而有所变异,如把“端阳节(端午节)”读成“单阳节”,灰猫儿(豆腐)避讳腐(虎)等。
崇州方言词汇系统丰富多样,既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又反映了当地群众的社会生活。从来源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方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