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有6个面,对面()里填什么一年级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者,在推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论是在常规的课堂中,还是在公开课上,都应致力于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时间更多地交还给学生。舍得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鼓励学生自主去探索,让他们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长方体模型,观察、触摸并描述长方体的特点。学生们通过亲手数一数,得出了长方体有面、棱和顶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模型及框架,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长方体的构造特点,知道了必须有12根小棒(即12条棱)才能构建出长方体框架,并且每4根小棒组成一组,分别代表长方体的长、宽、高。这样的实践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新知识,逐步培养起空间观念。

在教授《圆的周长》时,我首先展示了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形实物,如水杯、水桶、花盆等,让学生讨论并演示如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随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更大的物体如花坛、地球等,这些方法是否还适用?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之前的方法并非最简便。接着,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测量手中圆形材料的周长和直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测量和计算,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特定的数,稍大于三倍。这样的实践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由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他们在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问题时也显得游刃有余。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并且提问不应仅限于优秀学生。这样的“放手”教学策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思想。实践表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是收获精彩课堂的关键。让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 schwingen und laufen!(作者: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三实验小学)《教育报》2019年3月27日第10版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