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到底属不属于小米公司
文章ID:BMR2004
近日,小米公司宣布旗下红米品牌正式独立。然而这一消息并未给小米的股价带来明显的上涨动力。在公告发布日,小米股价达到新低点,每股9.44港元,跌幅超过7%。至收盘时,股价虽回升至9.97港元,跌幅收窄至3.58%,但总市值仍停留在2376.5亿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下跌了41.35%。
在红米独立发布会前夕,小米股价刚刚经历了一次解禁。随后,小米集团大宗交易成交1.2亿股,每股成交价8.8港元。受此影响,小米股价下跌6.85%,创下了自上市以来的新低。这一趋势似乎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期望相悖,他曾承诺使小米股价翻倍。
雷军认为,将小米和红米分开发展,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将有助于提升小米品牌的地位。其中,红米Redmi将专注于性价比,主打电商市场,而小米则致力于中高端和新零售市场。
从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来看,该季度手机出货量共计3300万部,实现营收350币。这意味着每部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052元币。相较之下,苹果公司在同一财季的iPhone出货量及均价均超过小米。而红米系列在整个出货量中占据了高达75%的份额,这表明小米手机仍然依赖于低端市场。
关米品牌独立能否帮助小米摆脱低端形象,实现向高端市场的转型,《商学院》记者向小米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应。
对于小米品牌是否能够成功“向上走”,业界存在诸多疑问。在小米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的增长成为亮点,但国内市场的手机出货量并未透露具体数据。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在2018年第三季度,手机市场出货量中,华为(含荣耀)和vivo的增长显著,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和21%,而小米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3.1%,同比下滑15%,排名第五。这是继2016年之后,小米国内出货量第二次出现下跌。虽然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在萎缩,但竞争对手却在稳步增长。这也迫使小米急于调整其在国内的市场战略。
为什么需要独立红米品牌?小米品牌能否成功“向上走”?对此,科特勒区合伙人王赛在接受《商学院》采访时表示,公司的品牌战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价值以及品牌架构。红米品牌的独立是典型地对品牌架构的调整。王赛进一步解释称,品牌架构是指一个公司的母品牌中包含哪些子品牌以及子品牌与母品牌之间的关系。小米旗下有许多品牌都被冠以小米的名称,实际上是以产品定位而非公司定位起家的。
事实上,“性价比”一直是小米的品牌标签深入人心。“为了发烧而生”,当市场扩大后,小米需要继续扩大规模,于是出现了红米这个系列。王赛表示,“红米实际上价格较为低端。从手机到智能硬件产品,再到3C产品,甚至围绕生态链产品,孵化出一些与3C产品无关的产品,高质优价成为小米的主要特征。”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产品线逐渐丰富,“小米”开始从单纯的产品定位转向公司定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母品牌。红米的低价系列已经与小米的母品牌定位产生了品牌价值冲突。小米需要对低端品牌进行剥离,对母品牌进行升维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