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意思解释一下
随着大暑的临近,炎热的夏日中,人们热议的养生话题绕不开“祛湿”。对于居住在四川这个盆地地区的人们来说,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加上夏季频繁降雨,环境湿气较重。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过重?夏季养生应注意哪些事项?正确的祛湿方法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十五科(综合内科)、副中医师飞医生,与我们分享关于湿气的知识。
飞医生首先解释了湿邪的概念。夏季因为高温、多雨、湿度大、气压低、风速小等因素,导致湿气逼人。中医将湿气称为“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主要与空气湿度有关。而内湿的产生则与人的体质和正气虚损有关,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贪凉饮冷、熬夜、心情烦躁等,导致内脏功能失调,代谢功能降低,湿浊内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呢?飞医生表示,阴虚体质的人更容易生内湿,症状可能包括长期乏力、犯困、浮肿、舌苔厚腻、有齿痕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中的1-2条,可能体内就有湿气了。
说到祛湿,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喝薏米水。但张医生提醒,薏米虽然适合祛湿,但更适质的人群。如果是虚寒体质的人,饮用后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祛湿方法不能盲目使用。
中医提供了多种祛湿方法,如化湿法、淡渗利湿法、健脾祛湿法等。但张医生强调,这些方法并不适合每个人,因此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听取医生的建议。
食疗是祛湿的另一种方法,但张医生也提醒,任何食物都应适量食用,规律的进食时间以及以素食为主才是食疗的核心。他推荐了一些适合夏季的食疗方法,如生姜大枣茶、绿豆荷叶粥和山薏米莲子大枣粥等,但强调要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
防止湿气缠身,生活习惯很重要。张医生提醒大家要注意调摄心神、稳定情绪、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他还强调了阳气和脾胃的重要性,并送给大家一首夏季养生歌决。
飞医生强调,祛湿要从源头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大家更应从日常生活中逐渐改善习惯,健康养生。因此大家在养生过程中要根据自身体质来调理,不能盲目跟风。(文中内容参考了科普、BTV我是大医生官微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