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全文注释注音+白话翻译,轻松读懂诸葛亮治国心法!
好的,以下是根据《出师表》全文注释注音+白话翻译,轻松读懂诸葛亮治国心法的回答:
出师表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注释注音】
先帝 (Xiāndì): 指刘备。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huànguó wèi bàn ér zhōngdào bēngcú): 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益州 (Yìzhōu): 指蜀汉。
疲弊 (pí bì): 疲惫困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hí chéng wēijí cúnwáng zhī qiū yě): 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侍卫之臣 (shìwèi zhī chén): 侍奉守卫的臣子。
不懈于内 (bù xiè yú nèi): 在宫内毫不松懈。
忠志之士 (zhōngzhì zhī shì): 忠诚有志向的人。
忘身于外 (wàngshēn yú wài): 在外面舍己忘生。
盖追先帝之殊遇 (gài zhuī xiāndì zhī shūyù): 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
欲报之于陛下 (yù bào zhī yú bìxià): 想要报答给陛下。
诚宜开张圣听 (chéng yí kāizhāng shèngtīng): 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 (yǐ guāng xiāndì yí dé): 来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恢弘志士之气 (huīhóng zhìshì zhī qì): 来振奋志士们的精神。
不宜妄自菲薄 (bù yí wàngzì fēibó):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 (yǐnyù shīyì): 说话不恰当。
以塞忠谏之路也 (yǐ sè zhōngjiàn zhī lù yě): 来阻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 (gōngzhōng fǔzhōng): 指皇宫中和朝廷中。
俱为一体 (jù wéi yītǐ): 都是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 (zhì fá zāngpǐ): 提升和惩罚,表扬和批评。
不宜异同 (bù yí yìtóng): 不应该有所不同。
作奸犯科 (zuò jiān fàn kē): 做坏事,违反法律。
为忠善者 (wéi zhōngshàn zhě): 做忠善的事情。
付有司论其刑赏 (fù yǒusī lùn qí xíng shǎng): 交给主管官员判定他们的刑罚和奖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yǐ zhāo bìxià píngmíng zhī lǐ): 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不宜偏私 (bù yí piānsī): 不应该有偏私。
使内外异法 (shǐ nèiwài yì fǎ): 使朝廷内外法律不同。
侍中、侍郎 (shìzhōng, shìláng): 官职名。
郭攸之 (Guō Yǒuzhī)、费祎 (Fèi Yī)、董允 (Dǒng Yǔn): 人名。
良实 (liángshí): 善良诚实。
志虑忠纯 (zhìlǜ zhōngchún): 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简拔 (jiǎnbá): 选拔。
遗陛下 (yí bìxià): 留给陛下。
悉以咨之 (xī yǐ zī zhī): 都去询问他们。
裨补阙漏 (bìbǔ quēlòu): 补充缺漏。
有所广益 (yǒu suǒ guǎngyì): 有助于扩大益处。
将军向宠 (Jiāngjūn Xiàng Chǒng): 人名。
性行淑均 (xìngxíng shūjūn): 品行善良公正。
晓畅军事 (xiǎochàng jūnshì): 熟悉军事。
试用于昔日 (shìyòng yú suǒrì): 以前曾经试用过他。
称之曰能 (chēng zhī yuē néng): 称赞他有能力。
众议举宠为督 (zhòngyì jǔ chǒng wéi dū): 大家商议推举向宠担任都督。
营中之事 (yíngzhōng zhī shì): 军队中的事情。
行阵和睦 (xíngzhèn hémù): 军队行列和谐。
优劣得所 (yōu liè dé suǒ): 好的和坏的都得到适当安排。
【白话翻译】
先帝刘备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部分,我们蜀汉所处的益州地区疲惫困乏,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内毫不松懈,忠诚有志向的人在外面舍己忘生,这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优待,想要报答给陛下啊。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们的精神,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阻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和惩罚,表扬和批评,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人做坏事,违反法律,或者做忠善的事情,应该交给主管官员判定他们的刑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有偏私,使朝廷内外法律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去询问他们,然后再实施,一定能够补充缺漏,有助于扩大益处。
将军向宠,品行善良公正,熟悉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他,先帝称赞他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担任都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应该去询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行列和谐,好的和坏的都得到适当安排。
【诸葛亮治国心法】
从《出师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治国心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诸葛亮强调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能偏听偏信,要接受忠诚的进谏,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 赏罚分明,公平公正: 诸葛亮主张要赏罚分明,不能偏私,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秩序,让人民心服口服。
3. 选贤任能,人尽其才: 诸葛亮重视人才,他认为要选拔贤能的人担任重要职务,并且要根据他们的才能安排合适的工作,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4. 以身作则,勤政爱民: 诸葛亮以身作则,他勤政爱民,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很多,他的行为是最好的示范,能够激励其他人效仿。
总而言之,诸葛亮的治国心法是一种以民为本,注重公平公正,重视人才,并且以身作则的治国理念。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