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雷声和闪电
进入夏季,随着气逐渐升高,强对流天气也开始变得更为活跃。近日,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多地接连迎来雷电天气。
这些地区纷纷发布了雷电预警信号,一时间,天空被密集的闪电照亮,景象颇为壮观。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蓝渝介绍,北京上空出现的雷雨云砧,是孤立的对流单体自西向东扫过北京中部地区时产生的。这种强对流单体发展剧烈、旺盛,移动速度极快,产生了大量的云内和云地之间的闪电。
每年的6月至8月,都是我国强对流天气最为活跃的时期。特别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北方主雨季开启,强对流天气更加频繁。蓝渝副还表示,截至3日早上8点,东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南部是强对流多发地带,发生了较为密集的短时强降水、风雹等天气。
受强对流系统过境影响,预计4日至6日,华北地区将迎来一次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雨过程。雷电的产生与云中的水滴、冰晶和霰粒的碰撞摩擦有关,最终产生电荷,形成电位差,从而引发放电现象。大部分放电发生在单一云层内部,但也有部分发生在两个云层之间或云底和地面之间。
当雷电发生时,由于光速快于声速,我们几乎可以同时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估算出雷电发生处距离自己的大概位置。在雷电天气下,我们需要注意防范,遵循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则,如在室外避免游泳、进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避免靠近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大树等,同时在室内关闭门窗、避免使用某些电器等。
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产生原理和防范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随着夏季的深入,强对流天气的活跃程度也将逐渐增强,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