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不能照镜子


你是否曾注意过,小孩子总是会被镜子吸引,像是对镜中的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呢?每当他们面对镜子时,时而欢笑,时而做鬼脸,自信地端详着自己的倒影,让人不禁好奇他们的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其实,孩子们的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当宝宝第一次接触镜子时,他们并不认为镜子里的那个人是自己。想象一下这个有趣的实验:心理学家奥姆斯特丹曾经进行了一项胭脂实验,他们在宝宝的鼻子上点上红点,然后让宝宝在镜子前观察。在最初的阶段,宝宝们对镜子里的红点毫无反应,甚至会对镜子微笑。当他们长到大约24个月时,他们开始能够触摸镜子的反射,寻找自己脸上的红点。这说明他们开始意识到镜子里的形象是自己,这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

那么,如何通过镜子测试孩子的自我意识呢?心理学家菲利普·罗查特提出了一个镜子测试,将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那里有另一个宝宝”到后来的“镜子里的宝宝就是我”,再到“持续恒久地认识自己”,最后到关注他人眼中的自己,这个过程反映了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自我意识不仅仅是孩子认识自己身高体重外貌的过程,更是他们理解自己与他人、社会关系的过程。孩子通过照镜子这一行为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学习如何与人交流的第一步。而自我意识的建立则对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通过照镜子来引导外,家长们还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我认识的阶段、情感的认识以及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只有当孩子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时,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自我认识、情感认识和自我控制是形成良好社交技能的重要阶段。因此家长在观察孩子们在镜子前的行为之余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有趣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如同看待人际关系那样通过深入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助力孩子们逐步建立起坚实的社交基础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