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美术学专业
在这个全社会对美好生活有着广泛诉求的时代,美术学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少考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了美术专业,这其中既有真正热爱美术的,也有出于其他权衡和考虑的。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学美术是升学的捷径,认为只要突击学习一段时间就可以轻松考上大学。甚至在部分高中,为了提升升学率,会专门成立美术特长班,针对文化课程学习偏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许多考生在初学阶段只关注如何通过考试,而忽视了美术的广阔世界。在美术培训机构,老师往往会为学生提供一些现成的教学模板,这虽然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技巧,但也会束缚他们的绘画思维。仅仅停留在“画得像”“考高分”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美术作为艺术,最终比拼的是独特的创造性、超群的想象力和个体的思想性,这需要学生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从高校美术专业的设置来看,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美术专业,但各高校的美术学科水平并不均衡。一些对美术缺乏兴趣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可能会感到迷茫,甚至厌学。选择学习美术专业,兴趣爱好是前提,它决定了一个人在美术路上能走多远。
重视美育怎么提倡都不为过。美育与美术紧密相连,美育的宏阔思想引导美术专业的方向,而美术专业的发展又丰富了美育的内涵。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美术家,但每个人都需要美育素养。应试教育往往忽视了美育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审美素养迫在眉睫。美育是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使人的心灵和谐、均衡、健康发展。
在我国古代,美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乐教”与“诗教”对人们起着熏陶感化的作用。进入近现代社会后,许多教育家如蔡元培、王国维等都强调美育的重要性。历史告诉我们,美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缺少审美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那么如何开展美育呢?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看,需要弘扬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长辈和父母的优良品行对后辈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需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艺术教育,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