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指上会有脉搏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欢迎来到《跟我学中医》专栏的第233期。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分享,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医的奥秘,让健康生活常相伴!
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诊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中医全面诊察病人的身体状况,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其中的切诊,也就是脉诊,是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特定部位的动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或健康状况的方法。
说到诊脉,我们首先要了解诊脉的部位。自古以来,诊脉部位有多种,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的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中的人迎寸口诊法等。经过实践,现在最常用的诊脉部位是寸口脉法。
诊脉的时间和也十分重要。最佳的诊脉时间是清晨未起床、未进食之时。病人应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微弯,腕关节下垫一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
在诊脉过程中,医生的指法是非常关键的。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丰富的脉象信息。诊脉的指法要领可以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医生的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单诊等。
举法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动的部位,以体察脉搏的方法。按法则是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的方法。中取则是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寻法则是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总按则是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以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单诊则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主要用于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医者在诊脉时还需保持呼吸均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50次脉跳的时间。
正常的脉象特征被古人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正常的脉位应是不浮不沉,中取即得;正常的脉数是不快不慢,一息4-5至(70-90次/分);正常的脉形应是不大不小;正常的脉势则是从容缓和,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中医的诊脉技巧,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努力,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