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为什么有中文


外国电影在传播时,片名的翻译是一大挑战。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但在动画电影领域的翻译实践似乎有一套独特的规则。就拿最近的热门影片《COCO》来说,其在的译名是《寻梦环游记》,虽然还算过得去,但地区的译名《可可》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说到动画电影的译名选择,其中有一种策略可以说是“蹭热度”。从《玩具总动员》在1995年的大获成功开始,国内片方似乎对在动画电影里使用“总动员”三个字情有独钟。如《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这一译名模板几乎成了观众最熟悉的模式。但并非所有动画片都能套用这一模式,这时该怎么办?别担心,我们还有“奇缘”系列。像《风中奇缘》《冰雪奇缘》《仙履奇缘》等作品,原片名多以女性主人公的名字为主,因此看到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的作品,观众大概就能猜到可能会被翻译成《XX奇缘》。至于为什么《COCO》没有翻译成《寻梦奇缘》,可能是因为主角是米格吧。当然这只是调侃,并非贬义。目前电影市场虽然有些浮躁,但动画电影市场仍然十分活跃。这类译名主要出现在欧美动画中,日本动画的译名则有其独特的风格。由于日语和汉字的联系,日本动画的译名有时会进行强行音译,如《出包王女》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强行音译在日本动画中比较常见,《言叶之庭》的翻译也是音译的结果。这种翻译形式与日本动画在广电重大后的传播方式有关。在转战网络平台后,动画爱好者们摆脱了地理束缚,逐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这种略显蹩脚的译名方式就是这种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强行音译系的翻译方式降低了观看门槛,方便了观众理解。热血少年番常常采用这种翻译套路。如果日本动画中男性角色的名字成为作品名的话,十有会被翻译成他的职业。如《队长翼》被翻译成《足球小将》,《鸣人》被翻译成《火影忍者》。这让人不禁思考是否存在性别层面的解读。功能性角度看,强行解释系的翻译方便了观众理解并促进了作品的传播。然而还有一类摸不着头脑系的翻译让人完全无法理解名字的由来。《铁臂阿童木》被翻译为《原子小金刚》,《小当家》的原名《中華一番》被翻译为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小当家等都属于此列。这些神奇的翻译在港台地区尤为常见。不知道读者们是否也有想分享的动画译名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