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疲劳什么意思


电影《手机》中,费墨曾说:“即便是天上的仙女,也会感到审美疲劳。”(方言)这句话,不仅让我们对这位角色的道德品质进行思考,更揭示了生活中许多人所共有的感受——倦怠感。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呢?

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还是情感关系,倦怠期都是无法避免的。当人们感到慵懒、乏味、缺乏激情和想象力时,就如同身陷泥沼之中,难以自拔。尤其在夏季,炎热天气和日复一日的重复,更让这种情绪肆意蔓延。面对无趣的工作内容、一成不变的流程和单调的生活节奏,人们不禁会问:这真的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毕业季再次来临。

临近考试的学生们,他们的情绪已经降到了冰点。倦怠的表情在他们的脸上清晰可见,双眼里也流露出疲倦。即使电风扇在教室里发出鸣,一阵阵风试图驱散教室里的燥热,但学生们的表情依然显得麻木。过去的活泼与嬉戏仿佛已经消失无踪。

教室里回荡着老师们略带疲惫的声音。除了电风扇有规律的摇摆,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和翻书的声音成了教室中唯一的声响。听讲的学生仿佛陷入了沉睡,但他们的眼睛却依然睁着。点头和摇头成了他们唯一的互动,沉默和偶尔的动弹则是最积极的响应。

面对这样的情境,不仅学生和教师会感到疲倦,上班族同样会体验到身心俱疲的感觉。这种疲倦并非来自,而是源于心理的疲惫。跨行业跳槽的人也越来越多。

关于“跳槽”这个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男女之间在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这在明代的杨慎所著的《杨慎诗话》中有所记载,魏文帝的感情不专一,被后世称为“跳槽”的典型。

尽管现在“跳槽”多用于工作方面,但情感上同样存在倦怠期。比如长时间的恋爱关系,或者像兄弟一样的夫妻关系,都可能经历彼此看对方不顺眼的阶段。无论哪种倦怠,它都是有期限的,就像女性的生理周期一样,不定期地造访我们。

近年来,为了缓解倦怠情绪,许多地方开始注重环境的布置。在银行、机构和公共办事场所,增添了许多绿植和有情调的休息角落。这样的布置不仅让过客感到赏心悦目,也让工作人员的脸上多了几分明媚。这真是个美妙的创意。

其实,这就是通过环境来排解倦怠期的一种巧妙方法。生活、工作和爱情都是需要持久经营的,能在不可避免的倦怠期里制造出多彩的惊喜和趣味,那生活岂不更加美好?

就让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每天不断进步,永远保持兴趣,努力在平淡的生活中编织出不易让人“审美疲劳”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