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口edi中心
11月18日上午,在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的繁忙场景中,集卡车在完成港区闸口称重后,其相关数据即刻上传至“海港EDI”公众号,供司机即时查阅。这些数据还同步分享至北仑高速公路收费站,为司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过去,集卡司机谢师傅常常在提货出港区后,因超载问题在高速公路处遭遇困扰。他表示,现在通过手机就能清楚了解是否超载,如同提前获得高速“通行证”,避免了不必要的掉头和重新称重,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此前,港区闸口录入的车辆信息并未对外公开,导致集卡司机往往需要在驶入高速公路前进行过磅检测,才能确定是否能顺利上高速。这一过程被北仑收费站工作人员描述为既麻烦又容易导致高速口拥堵。而现在,智能闸口系统的应用使得这一切得以改变。
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领先的港口,其周边公路承担着高密度的集卡通行压力。以北仑收费站为例,日均车流量巨大,其中集装箱车流量占比较高。过去,集卡车在收费站的掉头耗时较长,且每天有大量集卡被劝返。而现在,智能闸口系统与高速收费站的计重数据互联互通,使得集卡只需一次称重,数据有效共享,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据了解,自18日零时起,北仑第一、第二集装箱码头及北仑山码头的智能闸口系统与北仑高速收费站实现了数据互联。预计下月中旬,这一共享数据还将扩展至宁波港区周边的多个高速收费站。
宁波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口与高速数据的融合互通是宁波在全省首创的数字化场景应用,是对交通运输体系信息共享的一次探索实践。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港区高速车辆拥堵状况,提高了集卡通行效率,还有助于改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未来,宁波交通部门将继续深化与港口的联动合作,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源头治理超载、治堵保畅的经验推广至更多港区码头。持续优化物流运输环节,打造高效、绿色的疏港物流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