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抄写日记大全


在文学的世界里,众多大文豪都有着因勤奋抄写而得到淬炼的经历。唐代的张籍,即便到了晚年,仍旧经常抄写《九经》,他认为,阅读固然重要,但抄写更有助于深化理解。同样,苏轼虽已名满天下,却仍然三抄《汉书》,这也成为了他在文学道路上的重要助力。

明朝的张溥也是抄写的拥趸,他的文学造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的抄写。据传,他自幼酷爱学习,所读书籍必定亲手抄录。抄录之后,他会朗读一遍,然后将其。如此反复六、七次,直到内容深刻印入脑海。

尽管有人可能会认为,古人推崇抄写是因为当时文字印刷不便。但实际上,他们在抄写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眼过一遍,不如手过一遍”的深刻含义。

简单来说,“抄写”不仅可以帮助记忆和背诵,增加言语储存量,更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能够提升语用能力。在抄写过程中,当发现抄错、漏抄或倒置的情况时,思考如何纠正的过程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用能力。

“抄写”还有助于学习文字的运用和表达。在无数次的抄写内化中,逐渐培养出了一种“习作”的本领。可以说,“抄写”并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复制过程。

“抄写”的门槛相对较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开始。它的易入门性无形中消解了小学生习作训练过程中的畏难情绪。那么,我们为何不以此为起点,进行小学生习作的起始训练呢?回顾文学大家的成长历程,“抄写”无疑是做学问极有效的策略。

一、抄写:培养安静的习作心情

在抄写过程中,学生需先读懂内容,理解其含义,然后记在脑中再进行抄写。这一过程是对“眼”、“脑”、“手”的严格训练。起初训练时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练习的增多,学生的阅读注意范围会扩大、记忆水平也会提高。

二、抄写:突破标点运用的难点

在批阅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时,常常会遇到一逗到底的现象。虽然阅读教学有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的训练,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仍会遇到困难。在抄写训练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文字内容而忽视了标点。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抓住“抄写”过程中生成的关于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训练契机。在学生完成抄写后,先表扬其速度和语言表达的正确性然后采用“发现比较”法让学生自行比对原句找出标点错误再一起讨论正确的标点用法最后再复抄一遍。

三、抄写:夯实炼字造句的基础

在抄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错字、漏字等问题这除了与非智力因素及个别字词不熟练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有语言图式与被抄句子的语言图式的差异所造成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巧妙利用这些“错误”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思考和体验逐渐领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将得到悄然提升逐渐能够准确地用词表达意义、选择适恰的语言形式表现思想以及选择适恰的修辞抒感。

“抄写”作为夯实炼字造句基础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习作之路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节选自《语文教学通讯》,具体期数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