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什么叫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始于清朝咸丰年间,作为“天津三绝”的领头羊,其美味让中外游客来到天津都会特意品尝。这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名字听起来有些奇特,让人不禁好奇它的由来。

关于狗不理包子的命名,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清朝时期天津郊区有一户农家,家中四十岁喜得贵子,父母为了求平安给他取名为“狗子”。狗子十四岁时来到天津学手艺,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他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做包子的好技艺。后来狗子自立门户,开起了包子摊儿。他做出的包子外表像绽放的白菊花,味道鲜嫩不腻,吸引了众多食客。由于狗子忙于做生意,经常顾不上和客人说话,人们就戏称他为“狗不理”,他做的包子也就随之被称为狗不理包子。

另一种说法是,一个名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来到天津,在刘家蒸食铺做小伙计。他做出来的包子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因为高贵有幼年性格独立,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在天津开起了包子铺后,“狗不理”这个名字就被用来称呼他做的包子。

狗不理包子的名声远扬,还因为直录总督袁世凯品尝过后连声称赞,并将之献给慈禧皇太后。慈禧品尝后大为赞赏,称之为“山中走兽云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这使得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

狗不理包子的制作非常讲究,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每个包子都有不少于15个褶花,外形美观。2011年,“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狗不理包子已成为百年老字号和的代表小吃之一。

了解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名字由来,才能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如果你吃过狗不理包子却不清楚其名字的来历,那就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