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机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大部分人应该都去观看了国庆上映的电影《机长》,这部影片真实还原了川航8633航班的紧急迫降事件。当时,从重庆飞往拉萨的这架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遭遇挡风玻璃破裂、机舱失压的紧急情况,机长英勇地将飞机紧急迫降在成都机场,这一事件被誉为民航史上的奇迹。

大家都知道,民航客机并没有为乘客配备降落伞。一旦发生,乘客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机组人员身上。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不给乘客配备降落伞呢?至少让他们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实际上,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飞机发生需要迫降时,配备降落伞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可行。跳伞是一项需要专业训练的技术活动。在紧急情况下,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可能无法正确背上降落伞,更不用说克服心理障碍从高空跳下、打开降落伞并安全着陆了。

客机并没有为跳伞设置便捷的出口。客机的常规和紧急舱门都位于机身侧面,如果乘客从这里跳下,很可能会被吸入发动机内或被机翼、机尾撞击。如果要配备降落伞,就需要重新设计飞机,增加专门的跳伞出口。

而且,一般跳伞爱好者跳伞的高度大约在5000米左右,而客机通常飞行在1万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高度,环境气温非常低,空气稀薄,氧含量也很低。如果此时打开舱门跳伞,机舱会迅速失压、降温和缺氧,乘客可能会失去意识或冻伤。就算保持清醒,在失重和失压的情况下,解开安全带、背上降落伞、走到舱门并完成跳伞动作是非常困难的。

降落伞体积较大且昂贵,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果为每位乘客配备降落伞,飞机为了平衡负重可能会减少座位数量,导致机票价格上涨。飞机的安全系数在所有交通工具中相对较高,只要安全检查一切正常,出的几率很小。从实际操作和经济角度来看,给乘客配备降落伞的意义并不大。

虽然每个行业都有其专业性和复杂性,我们可能无法轻易胜任其他行业的工作。虽然现在给每位乘客配备降落伞不太现实,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是否能够实现还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