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宫蜥蜴为什么叫守宫


《女子手臂上的守宫砂》

一、守宫砂初探

在古代社会,礼教对女子的行为规范极为严格,贞洁被视为首要之德。守宫砂,便是这一观念下验证女子贞洁的物质象征。那么,守宫砂究竟是何物呢?

守宫,是一种扁平的壁虎,特别喜好沿墙壁爬行。宫中太监将其捕捉后,养在青瓦缸中,每日喂食朱砂。经过三年时间,壁虎了大约三斤朱砂,体型变得。此时将其烤干、碾碎,所得的物便点在刚入宫的女子手臂上,形成鲜红的守宫砂。

二、守宫砂的起源

传世文献中最早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出现在西汉的《淮南万毕术》。而近年来,随着秦汉时期文献的出土,对守宫砂的起源有了更准确的追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便有关于守宫砂的制作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守宫砂不仅在西汉时期出现,更早的秦代末年已有其踪迹。1993年,湖北荆州出土的周家台秦墓简牍中便有关于守室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与守宫具有相同意义。清人史梦兰的《全史宫词》中则记载秦始皇时期就出现了守宫砂。

三、守宫砂背后的社会背景

守宫砂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秦始皇加强对女子贞洁的管理,可能与他的身世争议及母亲的不贞行为有关。这也与男权社会下对子嗣血统纯洁的考量密切相关,因为涉及到家庭财产继承及祖先的祭祀。方士寻求长生而致力丹也对守宫砂的出现产生了影响。

四、守宫砂的流传情况

守宫砂在秦汉时期仅限于上层贵族使用,记载于神仙志怪书籍中。南北朝时,随着医学的发展,守宫砂慢慢被文人士子所认识。隋唐时期,医学的进步及科举的发展使得守宫砂逐渐进入世人视野。宋明以后,理学的盛行更促使守宫砂在社会上被广泛重视,文学作品、小说中频繁提及。

站在现代的角度,我们应认识到守宫砂验明女子贞洁的方式并无科学依据,它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让女性在心底设立道德防线。历史上,许多女性因这荒谬的守宫砂而遭受不公。

现今,在许多乡村仍可见的贞节牌坊,是社会对女子贞洁的表彰。每一道牌坊下,都埋葬着一位女性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守宫砂的历史,让我们反思社会对女性的与束缚。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史记》;

水银河:《守宫砂》;

吕亚虎:《守宫砂—一种民俗事象的原理及流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