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开不了流量
大约十年前,互联网上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即“一夜之间房子归XX了”。这个段子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甚至引发了公关危机。虽然这个表达很夸张,但它确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即4速迅速提升的流量费用也相对昂贵。
此后,运营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流量费用逐步下降以及自动关闭上网功能以防止流量超支等。至今仍有部分用户担忧流量费用超标,希望运营商能推出“达量断网”的功能来防范风险。
实际上,运营商早已有了类似的功能。以腾讯大王卡为例,联通官方曾规定用户当月流量累计达到40GB后,将自动关闭上网功能。这一措施旨在防止用户话费超支以及过度使用免费流量。但用户可以通过找客服解除限制重新开通,后续使用的流量需额外付费。
随着运营商流量价格竞争的加剧,大量“无限流量”套餐涌现。这些套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限量,而是“达量限速”套餐。当用户使用流量达到设定阈值后,虽然不需额外付费,但上网速度会被限制。
事实上,吸取了2G时代无限流量套餐的教训,运营商已不再推出真正的不限量套餐。在4G时代,“无限流量”套餐因名不符实而被用户吐槽并改名。虽然有限制,但这类套餐的流量仍可放心使用,因为即使网速被限制,用户也无需额外付费。
达量断网或达量限速仍是运营商设置的规则,而非用户主动选择的功能。它们虽能帮助用户避免损失,但仅限于避免巨额损失。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希望以尽可能少的钱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如果流量语音使用较多,用户更倾向于购买月租费用较高但套餐资源丰富的套餐;反之则选择月租费低的“保号套餐”。
理想的达量断网应是由用户自主决定。例如,手机卡套餐内包含的流量达到用户设定的阈值后,运营商系统将自动断网以避免产生套餐外费用。从技术层面来说,这并无太大难度,但运营商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不太可能主动实施这一措施。
运营商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让用户受益的让利措施,如取消流量漫游费、实施流量语音不清理等。这些措施都切实地让用户得到了实惠。它们更多是应监管部门的要求而非运营商主动采取。关于达量断网这种诉求,由于用户相对较少且可能影响运营商收益,可能难以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
实际上,许多智能手机厂商已经提供了流量管理功能。例如,MIUI、ColorOS等国产定制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置每日流量限额,达到限额后无法使用移动网络上网。安卓手机的热点功能通常也支持流量限额设置,以防范流量偷跑问题。
iOS系统目前尚无系统级的流量监控功能,用户需自行下载相关应用。这类应用较多,支持设置Widget小组件以便查看统计数据。除了手机端的设置和应用配置外,运营商通常也会提供流量预警提醒。
针对个人解决方案,有些人选择装配两张手机卡,其中一张为主卡,包含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的流量资源;另一张为备用卡,月租费很低,套餐内不含流量但有日租宝功能。还有一些用户会选择让话费余额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一旦流量超额使用就停机以避免产生高额费用。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如果手机流量和语音资费能降低到一个普遍接受的水平,大家基本就不会担心这个问题,也就不需要达量断网的功能了。目前三大运营商的流量语音资费已经比以往便宜很多,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流量价格出现了一定反弹。希望未来流量价格能进一步下降,真正实现人人都能享受运营商服务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