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为什么从玉不从女


第一章节

浣碧精心设计的“小像掉落”事件,最终促成了她与果郡王的婚姻。

甄嬛对浣碧的行为是何态度呢?表面上,她认了浣碧为义妹,让她的身份得以匹配果郡王的高贵。但实际上,甄嬛是出于无奈顺水推舟。

甄嬛对浣碧心有不满,那次小像掉落事件,让甄嬛险象环生,浣碧的行为过于冒险和急切。但站在浣碧的立场,她害怕失去争取幸福的机会,面对“滴血认亲”后的皇帝有意纳她为禧常在的威胁,她只能积极争取。

甄嬛了解浣碧对果郡王的深情,并顾及浣碧为她出宫修行所吃的苦楚,甄嬛只能忍痛成全。但又不愿完全满足浣碧的心意,故略施小计。

第二章节

甄嬛虽口头上称浣碧为钮祜禄家的二,看似赋予了她高贵的身份。但在内务府为其取名字时,却只有从玉不从女的选项。

浣碧对此感到不满,内务府回应说义女和本家女儿的待遇有别。甄嬛清楚浣碧渴望得到真正的认可,但她对此却表现得冷淡,关注点在于浣碧母亲入宗庙的事情。

尽管在安陵容封妃的封号问题上,甄嬛能够影响皇帝的决策,但她却故意没有为浣碧争取到理想的身份。内务府总管亲自为浣碧送去的名字,却是按照甄嬛的意思拟定的。

第三章节

甄嬛原名甄玉嬛,她觉得“玉”字俗气,遂改名为甄嬛。而浣碧却对“玉”字极为珍视,努力半生才得以拥有,且只能从玉不从女。

那三个名字——玉隐、玉沁和玉乔,更像是对浣碧的讽刺。如“玉隐”暗示她的无法见光,只能隐藏;“玉沁”中的“沁”字让人联想到她作为第三者介入甄嬛和果郡王之间;“玉乔”则暗指她从低到高的转变像麻雀变凤凰,或暗讽她在“小像事件”中的不择手段。

甄嬛对浣碧虽有姐妹之情,但在成全的同时也不乏微妙的较量。她通过文字游戏暗示自己的不满,也给浣碧一个教训。

第四章节

浣碧未受足够的教育,可能并未真正理解甄嬛的深意。对她而言,无知无觉也许是一种幸运。

甄嬛曾告诉浣碧,读书多则烦恼多。但无论如何,浣碧都无法超越甄嬛的教养和熏陶。

浣碧选择了“玉隐”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它符合她的心境和经历。尽管心存感激,但她在甄嬛面前始终卑微。

作为甄家二,却不得不隐藏身份为甄嬛服务;先爱上果郡王却只能隐忍;明明是果郡王的侧福晋却被忽视。无论作为“浣碧”还是“玉隐”,她的一生都充满了求而不得的无奈。

多年前,我讨厌浣碧的攀爬手段。但现在的我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后更加理解她,如同理解那个笨拙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