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练之气
“气沉”为拳家术语,常见于近世武术刊物及古代拳经、拳论之中。老拳师们教拳时,亦常强调“沉气”二字。王宗岳、郝少如、杨振铎等名家,皆将“气沉”视为之要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更深入理解“气沉”的内涵与重要性,需明确其定义、目的及实践方法。
一、定义
郝少如先生曾解释:“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具体而言,气沉是通过采用腹式呼吸,结合拳式之蓄、发、开、合,使真气沿任脉下行入。呼吸深长匀缓,达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
二、重要性
练拳之目的,一为强身,延年养生;二为克敌制胜。而“气沉”在格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使自己稳如泰山,让对方失去平衡。从健身和技击角度来看,气沉可增强脏器功能,补肾强身,提高竞赛成绩。也有助于重心降低,使动作更稳定灵活。
三、实践方法
初学者可通过以下步骤实践气沉:松静站立,采用自然腹式呼吸,放松全身。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将气提到中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提住,两手随呼吸动作。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可加入简单的拳式动作,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练时要慢要自然,不久即可达到气沉的境界。
通过以上步骤,可逐渐体会到前节有力、腿肚子沉重、双脚入地之感。动作发劲时,整而不散,如风吹大树般自然。如此练习,可保持气沉步稳,动作灵敏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