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为什么比不过格力


曾经连续十三年在彩电市场独占鳌头的海信,如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家成立已五十年的老牌电视企业,曾经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品牌,如今却陷入了困境。根据最近公布的年报,海信电器业绩在近两年呈现出断崖式下滑,降幅近80%。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无情,海信电器的股价自2016年的高点以来已经累计下跌近60%,市值蒸发超过180。曾经的“彩电大王”,如今似乎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那么,海信为何会陷入如今的困境呢?企业在品牌宣传上的投入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例如,在2018年世界杯上的宣传投入就超过了7,这与企业的实力不符。海信在彩电产业的方向性布局也出现了失误。当主流彩电企业都在关注OLED或量子点电视时,海信却选择了激光电视作为主打,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除此之外,海信在追求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尽管海信一直在海外市场开疆扩土,但近7亿的赞助费用与0.6亿的扣非净利润之间的投入产出比,似乎并不理想。海信收购东芝的举措也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回首过去,曾经与海信齐名的四川长虹也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在选择技术方向时,长虹最终选择了等离子技术,结果落败于液晶技术,失去了市场的主导地位。那么,海信是否也会重蹈覆辙呢?

作为曾经的“彩电大王”,海信现在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虽然推出了首款OLED电视,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海信能否重回昔日的辉煌,还是一个未知数。

海信电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未来,它能否实现弯道超车,重回“彩电大王”的宝座,还是彻底沦落,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证明。可以肯定的是,海信的未来之路将充满坎坷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