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举手是因为什么


孩子成才是每位家长最殷切的心愿,他们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出类拔萃,取得优异的成绩。有时候家长的期望和做法并不总能如他们所愿,甚至会适得其反,给老师留下不良好的印象。

小丽是一位有着教龄的资深班,她坦言不喜欢上课时总是举手的学生。她班上的小文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然而常常磕巴回答不上来,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小丽对此感到很困扰,她与小文深入沟通后了解到,小文的妈妈鼓励他积极举手以赢得老师的喜爱。

认为积极举手就等同于认真听课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实际上,许多老教师并不喜欢上课时总举手的孩子,因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孩子自身的学习效果,对老师和其他同学也会造成干扰。这其中包含三个很现实的理由。

对于老师而言,学生举答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只是低效率的闹腾。每位老师上课都有既定的教学计划,学生未经思考就匆忙举手会影响老师的讲课进度。如果学生在不懂的问题时直接举手提问,会打断老师的思路。更好的做法是,将不懂的问题标记下来,下课后向老师详细请教。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老师在授课时会兼顾大部分学生的进度。虽然老师欣赏孩子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但如果每次都是同一人举手回答,并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还会干扰其他学生的思考。老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给孩子留时间思考,并鼓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回答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共同提升成绩。

孩子们有时候举手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样的孩子脑筋转得快,但可能思考不够全面,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想问题。不妨多给其他同学机会发言,听听他们的答案,以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

家长不应孩子举手发言。爱举手和成绩好并非必然关联,真正重要的是学会听课以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学生们应如何学会听课呢?

要勤记笔记。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做标记,以便于课后复习或向老师请教。要深入思考。老师提问后不必急于回答,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会有更优质的解法隐藏在深入思考之后。最后就是集中注意力并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听课时的注意力集中非常重要,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分析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听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家长不必鼓励孩子多举手以表现积极因为这对孩子来说并不一定有益让他们以智慧的方式学习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