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青团的正宗做法
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一种特色美食,传统上多以豆沙为馅,外皮则有使用艾草汁或麦青汁制作的两种说法。去年我首次尝试采用了艾草制作,今年则尝试了用麦青汁,经过对比后,我更偏爱麦青汁的版本,因为它既方便又没有特殊的气味。若您怕麻烦或不喜欢艾草的味道,麦青汁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何种方式制作,主要看个人喜好,无需过于拘泥于哪种更为正宗。
麦青汁的制作源于小麦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食材。我在某宝上购买的麦青汁,摇晃均匀后可用微波或煤气加热至沸腾。借鉴了朱厘米老师的面皮配方以及幸福老师的肉松蛋黄馅配方,我将这些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青团制作方法。
材料清单如下:
糯米粉 180克
澄面 30克
麦青汁 190克
玉米油 30克
肉松 75克
咸蛋黄 10个
沙拉酱 50克
制作步骤详解:
1. 准备麦青汁。
2. 摇匀后加热至沸腾。
3. 将沸腾的麦青汁倒入糯米粉和澄面中,边倒边搅拌,稍凉后加入玉米油,揉成光滑面团。剩余的玉米油加热后,等青团蒸熟后用于表面防干。注意,烫过的糯米粉更容易揉成光滑面团,且包制时不易开裂。
4. 准备肉松和咸蛋黄,将咸蛋黄压成泥后与肉松、沙拉酱混合制成馅料。
5. 将面团分成12等份,滚成圆球状。将馅料也分成12等份。
6. 取一份面团捏成中间稍凹的面饼,包入馅料。
7. 用一手托底,另一手用虎口收口,团成圆球状。
8. 垫上油纸或粽叶,放入蒸锅中。
9. 中火蒸5分钟,开盖放气后,再盖上蒸4分钟。此蒸法参考了朱厘米老师的建议,有助于定型。
10. 蒸好后,表面刷上一层油保湿。
11. 若短期内不吃,可包上保鲜膜,第二天食用仍能保持其柔软口感。
无论是用艾草汁还是麦青汁制作的青团,都是对传统美食的一种传承与创新。艾草汁的颜色可能稍逊于麦青汁,但各有其风味。而糯米作为主要食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