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及《朱文公文集》均收录了某首诗作。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96年的庆元二年,为避免权臣韩侂胄的祸患,朱熹与他的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了武夷堂讲学,地点位于新城福山双林寺侧。他也受邀至南城县上塘窝村,为吴氏兄弟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并在该村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此为该组诗的第二篇。

【字词释义】

蒙冲:一种古代战舰的名称,此处代指大船,其读音为méng chōng。

“一毛轻”意指极轻,如同羽毛一般。

“向来”指的是先前,特指春水上涨之前的状况。

“推移力”指在浅水区行船时所遇到的困难,需要人力推拉方可前行。

“中流”指的是河流的中心位置。

春夜的江水迅猛上涨,那庞大的战舰仿佛羽毛般轻盈。

以往必须花费大量气力才能移动它,而今却能在江心自由游弋。

【实践与应用】

诗人运用了何种修辞技巧,并借此传达了何种思想?

答:诗人巧妙地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他通过描绘大船原本无法被推动却在水中自由航行的情况,来象征艺术创作中灵感的必要性。这也表达了艺术创作需先打好基础,才能达到熟练与自如的境界。

朱熹(1130年至1200年),别号元晦、仲晦,称晦庵、晦翁等。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作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被尊称为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诗歌别具一格,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不拘泥于前人的创作模式。

【诗词赏析】

此诗以泛舟为喻,将艺术创作所需的灵感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深刻领会到学习与成长的道理。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不落俗套,具有理趣,因而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