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难重圆的心情说说
微信自推出朋友圈功能以来,在社交圈内风靡一时,许多微博用户逐渐将生活点滴分享至朋友圈。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微商的兴起,微信朋友圈的调性悄然发生改变。微友们逐渐意识到一个尴尬的现象:越来越多微信用户打开朋友圈的次数正逐渐减少。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微信用户持续增长的朋友圈的访问频次却逐渐递减?
腾讯作为开发QQ和微信的巨头企业,它们不仅无意间搭建了一个全球性社交平台,更是以独特的聊天模式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交流方式变革。群聊功能的出现,极大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互动,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许多问题因此得以在群聊中迎刃而解。
随着群聊话题的范围扩大,这为后来的社群营销埋下了伏笔。无意识的日常聊天开始转向带有明确目的的商业行为,这与朋友圈设计的初衷相背离。当初的那个能让我们随心所欲分享生活点滴、发表评论的圈子已不复存在,它曾经让的网友感受到归属感,共同构建了一个社交乐园。
随着微商的崛起和社群营销的兴起,微信朋友圈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美好氛围。取而代之的是广告铺天盖地、二维码泛滥成灾。随着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开始选择远离朋友圈。
微信用户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朋友圈的影响力扩大。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微信公众号的推出使得许多用户能够体验到运营自媒体的满足感。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将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展示出来,这一体验远超过之前的博客和论坛的体验。微信的聊天功能经过时间检验仍被大众喜爱,即便是社交用户追求新鲜感,也离不开这一功能。
当微信朋友圈被商业广告所霸占时,用户们即使上下翻滚也难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这些用户而言,这些广告最终沦为无意义的垃圾信息。随着垃圾信息的增加,用户打开朋友圈的频率自然会降低。不知不觉中,朋友圈的用途从轻松的生活分享变成了带有目的性的广告推广。商业因素在社交平台上愈发突出,导致原本的社交属性逐渐消失。微商的广告和部分自媒体平台的谣言在朋友圈中流传,让用户不得不选择或拉黑这些信息。
虽然这是用户习惯的一种转变和进步,但当社交属性被商业目的所取代时,即使朋友圈再热闹,也难以让用户再次产生强烈的喜爱和依赖。如今的表现只是用户在苦苦维持着对它的关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