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二首的区分:其一写景,其二抒情,看懂了才知庐山真面目!


理解杜甫的《望庐山二首》确实需要区分其一写景,其二抒情的特点,这就像是通过两副不同的眼镜观察庐山,最终才能拼凑出它的完整真容。

第一首诗主要聚焦于庐山的壮丽景色。诗人用精准而传神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成为千古名句,展现了庐山雄奇、壮阔的自然之美。这一首侧重于视觉冲击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而第二首诗则转向抒发诗人的情感。在欣赏了庐山的景色之后,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抒发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成为广为流传的哲理名言,表达了诗人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深刻见解。

只有将这两首诗结合起来看,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杜甫眼中的庐山。写景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而抒情的诗句则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景交融、情景互映的写法,正是杜甫诗歌的魅力所在。因此,只有看懂了这两首诗的不同侧重点,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真面目”,感受到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