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介绍五台来历
关于五台县的命名由来
在北魏孝文帝的太和十年,即公元486年,当时的将汉朝的虑虒县更名为驴夷县。直到隋朝大业二年,也就是公元606年,因为五台山位于县内,于是将驴夷县更名为五台县。这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古代对于地名的重要性和深刻考虑。
五台山,古称清凉山。此山之所以得名为五台,乃是因为其拥有五座峰顶平坦如台的山峰。以山川之名作为郡县之名,这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五台山的名字不仅富有地理特色,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尽管驴夷这个名字在今天听起来有些不雅,但在当时却有其历史渊源。经过对古籍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西汉时期的忻州市曾设有一个虑虒县。西晋时期,这个县被废除,直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再次恢复并更名为驴夷县。
那么,“虑虒”这个名字又从何而来呢?原来,“虑虒”意为“忧虑虒兽”。虒是一种在古代传说中存在,形象类似于老虎但又长有角的怪兽。昔日,该地区的山间曾经为这种怪兽所困,使得当地居民忧心忡忡,担忧进山的安全。为了平息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便以虑虒水为名,进而将该地命名为虑虒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虒”这种传说中的动物已经难以被人们所见。其吓唬小孩的威力也不如狼大。“虑虒”这个名字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由于同音字的误传和误解,“虑虒”逐渐演变成了“驴夷”。
有人或许会问,驴是常见的动物,为何与地名扯上关系?这或许是因为人们为了赋予地名更多的故事性和传说性,编造了神驴下凡、夷平沟壑、造福百姓的传说。这样的传说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还使得五台县的名字更加深入人心。
五台县的命名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虑虒到驴夷,再到五台,每一次的地名变更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这些地名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