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编者序
李锦全先生是我国研究哲学史及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学者,现正值其九旬寿辰之际,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锦全文集》共十卷,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日,我们特刊登郭齐勇、李维武、李宗桂、曹智频四位教授关于李锦全先生的学思和情怀的文章,以此向广大读者呈现。此举既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老一辈学者的崇敬之情,也期望能为深化哲学史及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助力。
《李锦全文集》不仅是对李锦全先生六十多年学术研究的总结,更是当代学术史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这套文集,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理解当代学术的酸甜苦辣,领悟老一辈学者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李锦全先生出身史学专业,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他的本科毕业论文用碑刻资料对照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完成了《唐代碑刻目录(附跋文)》,受到史学大家的肯定。他在考古学界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曾参与出土战国竹简的长沙仰天湖汉墓发掘。他的学术生涯涉及多个领域,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深厚的积累,在理论思考层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对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研究颇具权威。
在学术领域,李锦全先生不以专家自居,而是常以杂家自嘲。他的研究涵盖各个历史阶段和学术流派,从宏观到微观,从史的溯源到论的探研,都能游刃有余。他的治学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注重从兴趣出发,率性而为。
李锦全先生为人沉稳厚道,淡泊名利。他坚持学术真理,注重实际,不务虚名。对于学术界的前沿问题,他积极参与并保持价值理性。他的言论和著作平实自然,从不故弄玄虚,更不制造耸人听闻的歪论怪论。他的学术见解反映出尊重历史、崇尚学术真理的品质。
李锦全教授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心胸开阔。他与陈玉森教授、吴熙钊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学术合作,始终保持着真诚合作精神和友好相处的态度。他们彼此尊重,和衷共济,体现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李锦全先生非常重视教书育人,悉心培养青年一代。他充分肯定青年人的思想开阔、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严肃指出其知识面窄、史料功底和理底有所欠缺的弱点。他衷心祝愿并真诚鼓励下一代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祖国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看到后辈的成长,是他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