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英特尔普工好不好


【原创文章】

文|漩涡

成都,这座西部内陆城市,在新世纪电子信息产业的浪潮中崭露头角。在跨越传统工业时代进入21世纪之际,成都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子信息业的发展机遇。经过不懈努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2020年突破万亿大关,跻身中西部榜首,确立了在全国IT格局中的内陆领先地位。

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是这座西部大城的骄傲。回溯其光荣历程,无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从20世纪末期四川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决定,到一个代号“611”的成都新世纪“一号工程”,明确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战略的牵引下,成都吸引了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如英特尔、联想等,而的投资更是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尽管在川投资规模庞大,成都的发展却未能复制河南、重庆等地的发展奇迹。最令人尴尬的是,至今成都仍然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这不仅揭示了一系列问题,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状况。

在入川之前,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是英特尔的入驻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的集聚。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定规模的变量,引进等国际代工巨头成为推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整合的关键。

历经多年的努力,成都终于在2005年与取得了初步对接,但当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中部和沿海地区。直到2008年,才开始逐渐布局西部。四川作为西部经济第一大省,自然成为了布局西部的重要节点。随后,在成都投资建设了液晶显示生产线、LCD模组等项目,但并未包括终端产品生产线。

当深圳陷入漩涡时,成都抓住了机遇,成功引进了的苹果手机生产线项目。虽然成都未能像郑州那样一举成为的大本营,但苹果平板项目的引入仍然为成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都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为何未能复制河南、重庆等地的成功?其中的矛盾点在于,成都至今仍然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尽管四川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却仍需从外省招工。对此,有分析指出,成都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富裕,加之“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代工厂的薪资对当地居民的吸引力有限。

这类技术含量较低的代工厂在成都的产业布局中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按照当时的发展布局,这类工厂理应布局在“三圈层”,但最终却落子在高新区,这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