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技术在材料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扫描电镜诞生以来,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扫描电镜已经成为材料表征、损伤预测及性能分析的重要工具。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扫描电镜技术的原理、结构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一、扫描电镜技术的原理和结构
扫描电镜(SEM)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信号收集与显示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经过磁透镜系统的聚焦和加速,形成直径为几纳米的电子束,然后扫描样品表面。样品在电子束的作用下产生各种信息,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这些信号被相应的接收器接收,经过放大后送到显像管,从而得到样品的表面形貌图像。
二、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 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界面研究
扫描电镜可以直观地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对于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界面研究有重要作用。
2. 材料的损伤机制和性能预测
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损伤机制,如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从而预测材料的性能变化和失效行为。
三、试样的制备技术
试样的制备是扫描电镜观察的重要环节。根据试样的不同形态,如块状、粉末状和溶液状,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备技术。导电性试样的制备相对简单,而对于非导电性试样,需要在表面涂上一层金属导电膜以确保电荷的传导。
四、附件与功能拓展
扫描电镜还可以配备波谱仪和能谱仪等附件,用于微区成分分析。波谱仪和能谱仪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五、应用领域